QYResearch预计2031年全球热分析仪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21亿美元
据QYResearch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 年热分析仪市场呈现 “全球扩张 + 中国崛起” 双轨态势。新能源、新材料等下游需求爆发与国产技术突破形成核心驱动力,推动市场在区域分布、产品结构与技术迭代中持续优化。
一、区域格局:核心集群主导,全球梯度分化根据QYResearch的统计及预测,2024年全球热分析仪市场销售额达到了5.28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7.2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6%(2025-2031)。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4年市场规模为 百万美元,约占全球的 %,预计2031年将达到 百万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
二、增长动能: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热分析仪作为分析测试仪器核心品类,应用覆盖新能源、生命科学等多领域,其增长源于政策与需求的深度共振。
政策红利加速扩容。国家 “十四五” 明确科技装备国产化目标,《科学仪器国产化专项扶持目录》引导资金倾斜,2027 年政府采购国产占比将超 75%。北京推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通过 “合作创新采购” 加速技术转化;浙江提出 2025 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破 2 万亿元,检测设备投入年增不低于 15%。
下游需求释放增量。2024 年动力电池领域采购量占比 31.5%,较 2021 年提升 12.7 个百分点,新能源车企设备投入增速 62%。科研领域年投入超 10 亿元,30% 用于设备采购,形成稳定支撑。
三、技术升级:国产替代提速,智能转型突破国产替代进入加速期。2024 年国产经济型热分析仪出货量破 2.1 万台,占比 58%,较 2020 年提升 23 个百分点。通过模块化设计降本 30%-40%,在 300℃以下中温区实现替代,但高端仍受限于传感器灵敏度与软件算法短板。
智能化开辟新赛道。2027 年 AI 辅助分析型热分析仪市占率将超 65%,可自动识别材料相变点。2024 年智能软件服务收入增 217%,2028 年衍生市场将超 15 亿元。云端协同架构普及率达 70%,支撑实验室物联网生态构建。
2025 年热分析仪市场进入关键期,华东、华南与新能源、科研领域构成需求支柱。政策与技术突破加速国产替代,智能化创造新增长极。未来五年行业将实现 “量增” 到 “质升” 转型,国产企业有望打破高端垄断,构建全球竞争力。
#热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