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类运营是个简单又复杂的岗位
1️⃣简单在于:大部分在互联网工作过的运营都基本知道垂类运营在干啥,上手门槛也较低,垂类运营的模式在互联网行业也比较透明,大多数人都能聊上两句。
2️⃣复杂在于:在不同的业务阶段,面向不同的垂类生态,目标和运营的侧重点自然也会不同,如果做的是一个新的垂类,那就更加复杂了,比如短剧垂类。
内容产品处在不同的阶段,垂类运营对应着不同的岗位目标。
1、处于增长期的产品,通常核心目标是dau,从dau往下拆,又通常会拆到供给端和消费端。垂类运营在其中,主要会承担供给端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内容和创作者的增长。体量较小的团队,垂类运营可能还会承担c端消费的目标。
2、处于成熟期的内容产品,增长可能很难做动了,例如抖、快等,所以垂类运营要承担的目标是:证明在增长做不动的情况下,垂类还有什么价值。对应到目标上来讲,主要会分为两块:垂类生态的健康度、平台垂类心智的交付。
无论是什么阶段,垂类运营基本上是跑出了一套共识的模式:定位与策略 ->供给端建设->分发与冷启->互动与运营->转化与赋能。更成熟的内容平台,则可以根据目标交付维度将垂类运营的模式分为:维持大盘稳定->识别和筛选优质->打造标杆,建立心智。
针对成熟平台目前的目标交付模式,说一说。如果有想转去做垂类运营的也可以看看自己的经历是否匹配其中环节。
1)维持大盘稳定:看内容供给、消费、作者活跃等指标。通常比较偏策略向,对人群分层做激励。对现有的内容和用户做梳理,再分层,再差异化制定策略。分层主要基于目标的指标维度来拆。差异化策略要么roi约束,要么兴趣牵引。
2)识别和筛选优质:在大盘里面找到好内容和好作者。考点是 筛选机制的建立、好内容的判定方法等。好内容的判定,我一般总结为c端消费选择+运营sense判断。识别和筛选后是需要运营的。
3)打造标杆,建立心智:打造影响力,抢夺市场认识,让用户一想到XX领域,就来你这个平台。考点是做内容范式、做爆款达人的案例等,承接上个环节。
垂类最重要的是生态,土壤很关键。最难做的垂类应该要属有产业性质的垂类,比如短剧、影视综、体育、明星、喜剧等,不能只是猛猛搞大盘。推荐这些垂类,比较有挑战和空间。
综上,垂类运营谁都能聊两句,但每个垂类又不尽相同,纵深很长。
#快手##字节跳动##运营来爆料##非技术岗薪资爆料#互联网大厂运营聊一聊我眼中的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