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华为OD考试规则

  1. 实力是核心竞争力,若自身能力过硬,无需过度纠结技巧细节。对能力较强的同学而言,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完全足够完成目标。
  2. 鉴于当前考试规则要求先做两道100分题目,拿到试卷后可先快速浏览前两题的题干与难度,优先攻克更有把握的题目(例如题干易理解、题型熟悉,或是做过类似的题目),争取在20分钟内完成一道100分题目,这一目标实际并不难实现。
  3. 若考试分数线为150分或200分,可适当多分配时间在前两道题上,因为前两题全部做对就能拿到200分,直接达到通过标准。
  4. 当出现一道100分题目满分、另一道0分的情况时,要尽量把未做出的那道题得分提升到50分以上,避免分数差距过大。
  5. 若前两题累计拿到150分左右,且剩余时间不足1小时,可直接跳转至200分题目。此时200分题目只需拿到30%左右的分数,就能助力整体达标。
  6. 若前两题得分不足100分,且剩余时间不足1小时,但其中某道题有清晰思路,只是部分细节未处理好,应优先攻克这道题并争取满分,让总得分达到150分左右。切勿跳过前两题,盲目去“赌”能完全做出200分题目。
  7. 若考试分数线为300分及以上,前两道100分题目需尽量全部做对,为后续得分打下扎实基础。
  8. 若前两题累计拿到150分左右,且剩余时间不足1小时,需跳转至200分题目,争取拿到该题75%的分数,进一步提升总得分。
  9. 若前两题累计拿到100分,且剩余时间不足1.5小时,需自我评估是否继续攻克前两题,尤其要判断自己是否有信心拿到200分题目的满分,再决定后续答题方向。
  10. 若前两题得分不足100分,无论剩余时间多少,都必须先将前两题得分提升到100分以上,否则即便200分题目全对,整体总分也难以达标。
  11. 无论处于上述哪种情况,都不能对200分题目完全不看、不写一行代码,哪怕只写部分代码拿少量分数,也比完全放弃更有意义。
  12. 考试最后30分钟,务必专注攻克200分题目。因为这道题的用例得分权重更高,投入时间后拿到分数的性价比相对更优。
  13. 无需刻意追求每道题都拿满分,考试核心目标是“通过”而非“满分”。若某道题用暴力解法能拿到70%-80%的分数,且当前时间不足、其他题目未完成,就不必死磕这道题,应转向其他题目争取更多分数。
  14. 若某道题的通过比例在0%-30%,大概率是题目理解有误,或是输出形式未符合题目要求(例如题目要求输出True/False,却错误输出1/0)。
  15. 若某道题的通过比例在30%-80%,可能是使用了暴力解法而非最优解,或是代码框架正确但细节出错(比如DFS的四个方向漏写某一个),也可能是未考虑普遍存在的边界条件(例如滑窗问题未在循环外更新答案)。
  16. 若某道题的通过比例在80%-100%,问题通常出在未考虑特殊边界条件(比如数组长度为1的情况),或是虽用了时间复杂度更优的解法,但未排除重复计算(比如回溯时未做剪枝)。可根据题目通过比例,快速判断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调整。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头像
昨天 14:54
梧州学院 Java
学院本27大三,七月底入职,干了两个月。感受:实习感觉有点压抑 ,公司规模不大(劝大家尽量去大一点的公司),老板总是巡逻,看到你拿手机都要过来问你在做什么。不敢摸鱼,不敢看课刷leetcode,领导也很怕被老板看到我们实习生没事情做。我同学去了100-500的公司摸鱼很爽,活不多,组长带头摸鱼,可以随意做自己的事情刷leetcode写项目主要是做b端的业务: 刚来第一个星期就是熟悉业务,做一些测试系统的工作,测试就一直在点点点走流程,非常没意思。第二个星期开始写一些接口,都很简单没什么难度。第一个我感觉到有难度的需求是将数据渲染到word文档转pdf导出来,图片数据也要展示出来,之前没接触过同时还有其他需求,碰到一堆问题,拖了一个星期才做完。后面其他项目赶时间让我单独负责两个模块 ,有比较复杂的业务,数据库表的设计,接口传入响应的数据都要我来设计,还赶时间,加了半个月班吧,最晚十点半下班,周末也在写。主要也是curd。现在快走了想想,我一个实习生那么拼干嘛。跟我一起来实习的其他四个实习生,都是大四的,已经跑回去准备秋招,我是最后一个跑的。实习也看运气,看你去到什么公司,分到什么导师。不过小厂基本需要你进去就当牛马干活。不过也学到了不少技术吧比如Flowable工作流,poi,EasyExcel,对业务也有不少了解。不过公司防着实习生,只能看测试库,看不到生产数据,部署微服务mq的内容也接触不到,感觉两个月后没什么提升。: 招聘的时是Java实习生,进来后跟我说前后端都要写,还好不会写前端给推脱了。上班后就不想上班,想回学校躺平,回学校后又不想上课。高考后成绩不好,报志愿时想着,学Java,狠狠赚一笔,报了软件工程。大一结束后努力学习了半年,七月份找到了实习。现在实习后对这种念头渐渐少了,发现我似乎不是很喜欢这种 生活。虽然我感觉努努力毕业时或许能找个中厂存个几年钱,但是吃的都是青春饭,拿身体换钱。实习两个月,上周去打球,发现再也不是那个球场上无所不能的我了。打两个回合喘得不行,头晕眼前发黑被迫下场休息。场上突又突不了,投不进,防不住,被一步过。身体已经提前发出了警告。现在又想想要不要准备考公,我初中时历史政治很好,感觉有学Java的毅力,考公应该不是难事。离大四国考省考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好好准备时间也很充足。: 这段时间又刷到安卓苹果论,x压抑理论,民工论,什么理科男脉冲论,深深的破防了。感觉每条都能对号入座,安卓人,压抑,赛博民工,梭哈Java,间歇性脉冲。感觉这些说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戳中了我们年轻人在内卷中的焦虑,真正的破局,不在于更苦更累,而在于升级认知、善用杠杆、控制风险。: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我一直非常坚定的认为选择大于努力。不过对于普通人没有家庭兜底又有多少选择呢?认知有差距,所谓“选择”,往往只是在有限选项里挑一个不那么糟的。高考后的认知以为互联网计算机赚钱,专科都能干Java,便一头扎了进来,进来一只脚似乎却发现这条路未必适合自己。现在的认知里公务员体制内有编制稳定,基层累赚钱少,觉得“体制内=安稳”,可谁又能保证那不是另一座围城?不过我们还年轻,最不值钱的是时间,有很多的试错成本。现实逼迫着我依旧在焦虑,依旧 在内耗,在幻想,在美化自己没选择过的道路。对现有生活的不如意,总会转化为想象当初的自己选择另外一条道路会怎么样,不过我想结局总是差不多的。我们总在美化未曾选择的路,把对现状的不满投射成“如果当初……就好了”。但或许,无论选哪条路,都会有遗憾、焦虑与内耗。区别只在于,哪条路更能让你在深夜醒来时,不那么后悔。想起关羽台词了,自己选择的路,再荒谬也要走完后面说偏了都是自己发牢骚,也没个中心主题,权当发泄情绪了。一个loser的自述,对于牛客985✌遍地走,大厂✌一抓一大把可能没什么感触。我的经历或许微不足道,或许是我内心敏感,在迷茫,在思考,也在挣扎,记录一下这段真实的迷茫。我想,迷茫是成长的开始吧,你感到痛苦,是因为你在成长。祝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自己
时间窃贼:还是得好图才能打好窝 才能钓到在座诸位翘嘴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