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实习之后我打算放弃
曾经在进入互联网之前,我总想着毕业之后一定要进大厂,可是真正进来了之后我只想逃走。比其他行业高个几k的工资的代价是我需要在未来许多年都过着早九晚九的工作,甚至需要和别人合租很多年,没有自己的一点工作
我还想总是把电视剧里一些美好映射到我对一个行业的期盼,可是真的是如此吗?
曾经趴在宿舍床上刷求职帖时,眼里满是对大厂的滤镜 —— 觉得能坐在亮堂的开放式办公区,敲着代码、写着方案,就是 “都市精英” 的标配。那时候总觉得,“早九晚九” 不过是网上的夸张说法,“高薪” 才是实打实的诱惑,哪怕合租也没关系,忍几年就能攒够钱拥有自己的小窝。可真揣着 Offer 走进园区的那天起,才发现所有的美好想象,都在现实里碎得稀碎的。
每天清晨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手里攥着没来得及吃的包子,看着玻璃门上自己疲惫的倒影,总想起以前幻想的 “从容上班路”。到了公司,刚坐下打开电脑,钉钉消息就开始疯狂弹出,群里的 @此起彼伏,上午的任务还没捋顺,下午的临时会议又排满了日程。所谓的 “工作节奏快”,根本不是高效,而是被推着连轴转,连喝口水的时间都得挤。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九点,本想准时下班,结果领导一句 “这个方案明早要”,又得重新坐回工位,等走出办公楼时,街上的路灯都已经亮了大半,连晚风都带着疲惫的味道。
最让人心累的是,这 “早九晚九” 不是偶尔的加班,而是常态。周末本想约朋友逛街,却总被临时工作打断;爸妈打电话问 “最近忙不忙”,只能强装轻松说 “还好”,挂了电话却对着空荡的合租房间发呆。之前以为 “高几 k 工资” 能填补生活的空缺,可后来发现,多赚的钱,一半花在了合租的房租上,一半贡献给了楼下的便利店和外卖 —— 毕竟连自己做饭的时间都没有。看着朋友圈里其他行业的同学,下班后能健身、能陪家人吃饭,周末还能去周边短途旅行,再看看自己,除了工作,生活里好像只剩 “疲惫” 两个字,连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以前总爱把电视剧里的职场片段代入现实,觉得互联网行业就该像剧里演的那样:团队一起为了项目熬夜后,能笑着分享庆功酒;遇到问题时,大家齐心协力就能迎刃而解,充满热血与成就感。可真身处其中才知道,哪有那么多 “热血”,更多的是重复的机械性工作、无意义的会议、还有随时可能到来的 KPI 压力。有时候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突然就会恍惚:我当初挤破头想进大厂,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这一眼望到头的加班生活,还是为了在合租屋里,连个安心发呆的角落都没有的日子?
曾经有多向往,现在就有多想逃。那些被电视剧美化的行业光环,在日复一日的早九晚九和拥挤合租里,早就被磨得没了踪影。原来不是所有 “高薪” 都值得奔赴,也不是所有 “大厂” 都能给人想要的生活 —— 至少对现在的我来说,比起多那几 k 工资,我更想要一段能喘口气的生活,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还有一点,不被工作填满的时间。
#我的秋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