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说了有问题”(聊天记录翻遍也没这句)
工作本身不累,
累的是——
每天和“有毒”同事演一出《办公室生存记》。
他们不犯法,
但每句话、每个动作,
都能让你血压缓缓上升。
来,敞开了聊:
你最讨厌什么样的同事?
以下5大「职场毒株」,
看看有没有你熟悉的身影👇
🚫 1. 甩锅侠|永远在找“不是我”的证据
经典语录:
- “这个需求我没收到通知”(群聊记录清清楚楚)
- “后端没给接口”(其实自己没调用)
- “我早就说了有问题”(聊天记录翻遍也没这句)
📌 特征:
出事瞬间隐身,
复盘时第一个站出来:“我觉得我们可以复盘一下责任归属。”
💥 杀伤力:
团队信任崩塌,
谁都不想和他协作,
因为——合作=背锅风险
🚫 2. 怨气罐头|公司欠他,世界对不起他
经典场景:
- 午饭时间,别人聊综艺,他在讲“公司迟早完蛋”
- 项目顺利推进,他冷笑:“现在挺好,等出事你就知道了”
- 年轻人问职业建议,他一句:“趁早跑,别浪费青春”
📌 特征:
负能量稳定输出,
从薪资到领导,从战略到茶水间咖啡豆,
没有他不骂的,只有你没听过的。
💥 杀伤力:
情绪污染,
新人三个月就被“熏”成怨种,
团队氛围直接降为“丧系修罗场”
🚫 3. 功劳猎人|你的成果,都是他的铺垫
经典操作:
- 你在前线解决问题,他在会上总结:“基于我之前提出的框架……”
- 项目成功,他私聊老板:“这个方向是我建议的”
- 群里不说话,复盘PPT里全是“我”
📌 特征:
低调做事从不出现,
邀功时刻永远在C位。
💥 杀伤力:
干得多的人心寒,
久而久之——
谁还愿意当“沉默的执行者”?
🚫 4. 会议永动机|用废话拉长工作时长
经典表现:
- 一个10分钟能决定的事,非要“拉个会对齐”
- 每次发言都从“从宏观层面来说……”开始,30分钟没进主题
- 散会后发800字纪要,重点就一句:“待定”
📌 特征:
用“看起来很忙”代替“真正推进”
把“参与感”当成“贡献值”
💥 杀伤力:
时间被稀释,效率被稀释,人也被稀释
一天三个会,下班啥没干
🚫 5. 表面合作者|背地里给你使绊子
经典套路:
- 你说要资源,他点头说“没问题”,转头不执行
- 明明能帮忙,却说“我也在忙,你再想想”
- 关键节点“恰好”失联,事后轻描淡写:“啊?我没收到信息”
📌 特征:
嘴上“咱们是一队的”,
行动上“你掉坑里了?哦,我没看见”。
💥 杀伤力:
协作成本飙升,
信任一旦破裂,
团队就成了“各自为战”的孤岛
🌟 最后想说:
讨厌这些行为,
但不必讨厌这个人。
职场里,
很多人是“无意识的伤害者”——
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消耗团队。
应对方式比情绪更重要:
✅ 重要沟通留记录
✅ 协作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
✅ 遇到越界,温和但坚定地设立边界
——
毕竟,
我们不是为了喜欢同事才上班,
而是为了不被消耗,还能成长。
💬 评论区开放吐槽大会:
你最受不了哪种同事?
来,一起排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