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总数26206家!瑞幸咖啡Q2财报出炉,持续领跑国内咖啡赛道

随着消费者对咖啡的接受度和消费频次的显著提升,中国咖啡市场进入高速扩容与深度重构的关键阶段。在此背景下,门店扩张速度决定了谁能承接到此轮需求增长。据瑞幸最近发布的2025年Q2财报数据,二季度瑞幸咖啡门店总数达到26206家,较上季度末环比增长8.8%,继续稳居国内咖啡连锁品牌门店数量榜首。月均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31.6%,达9170万,累计交易客户数突破3.8亿,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瑞幸咖啡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更体现了其在中国咖啡市场普及进程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报告指出,瑞幸咖啡以其“口味普适性+价格大众化”策略有效降低了咖啡消费门槛,推动了中国咖啡市场的快速发展。

门店规模领跑,全国网络精准覆盖

瑞幸咖啡的门店规模持续领跑国内市场,且保持了强劲的扩张势头。第二季度,瑞幸净新开门店数达2109家,其中中国市场净增2085家,门店总数达到26117家,包括自营门店16903家与联营门店9214家。国际市场方面,瑞幸亦迈出关键步伐,净增24家门店,海外门店总数达到89家,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及美国市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咖啡在新疆市场的布局成果显著。4月25日,瑞幸咖啡新疆市场迎来十店同开,门店分别位于昌吉、喀什和伊犁三地,成为深化新疆布局、持续拓展西部市场的有力实践。其中,喀什古城宿集店作为“瑞幸最西门店”,在装修风格上融入诸多新疆元素,展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赢得了众多本地消费者和游客的青睐。

瑞幸咖啡能在全国市场实现快速渗透,不仅体现了其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更得益于两大核心支撑:一是自研的智能选址系统,二是标准化的运营管理体系。二者共同作用赋能瑞幸实现了从一线城市到县域市场的精准覆盖。

强化高线城市门店品质,多维度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高线城市,瑞幸咖啡通过持续优化门店布局,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渗透率。二季度,瑞幸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与交通枢纽增设门店,同时加大对新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的投入,通过开设特色主题店、联名合作店等方式,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体验。

例如在今年5月,瑞幸将北京光华路SOHO店升级为巴西咖啡主题店,并宣布开启瑞幸巴西咖啡文化节2.0,未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建成30余家巴西咖啡主题店,并新建一座巴西咖啡博物馆。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瑞幸在高线城市的品牌知名度,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客流与销售额。此外,瑞幸还通过与消博会、澳网等重大展会及体育赛事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在高线城市消费者中的影响力。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瑞幸咖啡Q2财报显示,至二季度末,瑞幸咖啡国内市场开设自营门店达到16903家。经营业绩方面,二季度瑞幸咖啡自营门店收入达到91.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6%;自营门店门店层面营业利润达19.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3%。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达13.4%,较上季度的8.1%显著提升。

稳健拓展下沉市场,构建长远发展基石

在下沉市场,瑞幸的拓展策略相对稳健,通过“自营+联营”模式深化市场渗透。瑞幸咖啡Q2财报显示,二季度,瑞幸咖啡新开联营门店739家,其在中国市场的联营门店达到9214家。二季度,瑞幸咖啡联营门店收入达到28.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0%。数据背后体现了瑞幸在扩张中的理性与长远眼光。

通过在新疆等西部地区三地十店同开等举措,瑞幸咖啡持续深化国内市场门店网络布局,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尝试到高品质咖啡。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瑞幸在下沉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也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瑞幸还通过推出适合下沉市场消费者口味与消费习惯的产品,如性价比高的经典款咖啡与地方特色饮品,进一步增强了品牌在下沉市场的竞争力。

26206家门店不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折射出一个涵盖原料种植、烘焙生产、零售终端的完整生态。随着中国年人均咖啡消费量的稳步增长,咖啡市场教育的日益完善,瑞幸通过四地烘焙产能网络建设、数字化运营体系完善和全球化布局深化等构建起的核心竞争优势,让自身的增长步伐越发笃定。二季度,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123.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GAAP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达17.0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

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咖啡消费习惯的持续培养,瑞幸依然有较大扩张潜力,而依托领先的门店规模与扩张速度,瑞幸咖啡亦将长期引领中国咖啡市场发展。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说实话,工作这些年,真正让我想离职的瞬间,其实不是因为工资少,也不是因为累,而是——那一瞬间,你意识到自己好像“不是被需要”,而是被消耗。第一个想辞职的念头,是在 KPI 拿命换的时候。年末考核,老板在会上拍桌子:“目标要有挑战性才有意义。”那一刻我笑了,心里想的是:哥,这不是挑战,这是要命。为了那个“挑战性目标”,我连续三周晚上十一点后才下班,结果绩效评分里还是那句:“还有提升空间。”我真想说——提升空间是有,但你公司留人的空间已经没了。还有开会。上班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一天七个会,早上例会,下午复盘,晚上总结会。会议结束后唯一明确的结论是:下周继续开会。我坐在工位上,盯着一堆会议纪要,突然想明白——原来我的工作就是证明“公司运转得很热闹”。甩锅是另一个经典瞬间。项目出问题,领导那句:“这个事情你怎么没想到?”像一记闷棍,直接敲在脑袋上。我连工位上吃外卖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背锅;可到了真正的问题上,锅还是会精准砸到你头上。那一刻,我甚至怀疑自己是来上班的,还是来给公司当“人形防撞垫”的。当然,最刺心的还是 PUA。那句“你要学会像主人一样对待公司”,现在想起来都能让我发笑。主人?我拿的是打工人薪水,享受的是地主家待遇吗?当你意识到老板希望你有“主人翁精神”,可工资连租金都不够时,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最绝望的背刺,是年终奖。十二月拼命加班,想着“一切都是值得的”,一月 HR 通知:“公司今年不发年终奖。”那一刻,工位和牢房的区别就只剩一张工牌。年终奖变成了“年终讲”,讲讲未来的愿景、画画明年的大饼。还有那些让人心凉的细节:群里弹出“今晚加班,自愿来”;产品经理一句“就加个小按钮”;领导承诺的“半年后给你升职”被无限延期;半夜收到“家人们,客户明天要上线”的语音……这些时刻加在一起,就像不断滴下的水,最后一点点磨掉了耐心。你问我什么时候最想离职?其实不是某一个瞬间——而是你在某天深夜收工时,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止一次想过:“明天不来了,真的不来了。”
工作中哪个瞬间让你想离职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