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题解密专栏:大厂面试经典题全解析(详细图解解题思路)
1. 八个球找“重量级选手”:最少称几次?
问题背景
想象你面前有八个外观相同的小球,但其中一个偷偷“增重”了。你有一架天平,最少称几次能揪出这个“重量级选手”?更重要的是,具体怎么称?
解题思路
这道题的核心在于高效分组和信息最大化。天平每次称重有三种可能结果:左边重、右边重、或平衡。每次称重都能将嫌疑范围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需要设计一种策略,让两次称重就能覆盖八个球的所有可能情况。
- 分组策略:将八个球分成三组:3个、3个、2个。为什么这样分?因为天平一次称重可以比较两组,剩下的那组作为“备胎”,可以最大化利用每次称重的信息。
- 第一次称重:比较两组3个球,观察天平结果。
- 第二次称重:根据第一次的结果,进一步缩小范围,锁定重球。
详细步骤
- 将八个球编号为1到8,分成三组:{1,2,3}、{4,5,6}、{7,8}。
- 第一次称重:将{1,2,3}放在天平左端,{4,5,6}放在右端。情况A:天平平衡。说明重球在{7,8}中。第二次称重:称7 vs 8。哪边下沉,哪边是重球;若平衡,说明有异常(题目保证有重球,所以不会发生)。情况B:天平左边下沉。说明重球在{1,2,3}中。第二次称重:称1 vs 2。若1比2重,1是重球。若2比1重,2是重球。若平衡,3是重球。情况C:天平右边下沉。说明重球在{4,5,6}中。第二次称重:称4 vs 5,逻辑同上。
- 结论:无论哪种情况,两次称重总能锁定重球。
为什么两次就够?
数学推导:八个球有8种可能(每个球可能是重的)。天平每次称重有三种结果,理论上两次称重能区分 (3^2 = 9) 种情况,足以覆盖8种可能。分组3+3+2巧妙利用了这一点,每次称重都能将范围缩小到2或3个球,第二次称重直接锁定答案。
面试亮点
- 清晰表达:面试时,画出分组图,边说边写,展示逻辑条理性。
- 扩展思考:如果球数变成9个呢?答案还是两次,因为 (3^2 = 9),但分组策略需要调整为3+3+3。
2. 64匹马,8个赛道:最少几场决出前四?
问题背景
64匹马,8个赛道,目标是找出跑得最快的四匹马。每次比赛一个赛道只能跑一匹马,比赛结果稳定(每匹马的速度固定)。最少需要几场比赛?
解题思路
这道题的精髓在于分层筛选和信息复用。我们需要通过分组比赛快速淘汰慢马,然后聚焦潜在的前四名进行精准比较。关键是避免无效比赛,确保每场比赛都最大化缩小候选范围。
- 初步分组:64匹马分成8组,每组8匹,跑出各组冠军。
- 冠军对决:比较8个组冠军,找出最快的前几名,淘汰不可能进入前四的组。
- 精选候选:从剩余组中挑选可能的前四名,进行最后一轮比赛。
详细步骤
- 第一阶段:分组赛(8场)将64匹马分成8组(A、B、C、D、E、F、G、H),每组8匹。每组跑一场,决出组内第一名,共8场比赛。结果:得到8匹组冠军,记为A1, B1, C1, D1, E1, F1, G1, H1。
- 第二阶段:冠军赛(第9场)让8匹组冠军(A1, B1, ..., H1)同场竞技,决出速度排名。假设前三名是A1(最快)、B1(第二)、C1(第三)。这意味着:最快的马一定是A1(因为它是所有组冠军中最快的)。前四名可能来自:A组(A1, A2, A3)、B组(B1, B2, B3)、C组(C1, C2, C3)。为什么?因为D1, E1, F1, G1, H1比A1, B1, C1慢,他们组里的其他马更不可能是前四。
- 第三阶段:候选赛(第10场)候选马:A2, A3, B1, B2, C1, C2(共6匹)。为什么不选B3, C3?因为B3比B1慢,C3比C1慢,而B1, C1本身就未必能进前四。在6匹马中再跑一场,选出前三名(因为A1已锁定第一,实际选第二、第三、第四)。根据比赛结果,直接确定前四名。
总计
- 分组赛:8场
- 冠军赛:1场
- 候选赛:1场
- 总共10场。
为什么10场最少?
理论分析:64匹马有多种组合,直接比较所有马不现实。分组赛用8场锁定8个潜在候选,冠军赛用1场进一步缩小范围到3个组,候选赛用1场精确定位。每次比赛都充分利用8个赛道,信息利用率极高。少于10场无法保证覆盖所有可能情况。
面试亮点
- 逻辑清晰:用图表展示分组和淘汰过程,面试官一眼就能看懂。
- 优化意识:提到如何避免无效比赛,比如不选B3, C3,体现效率思维。
- 扩展问题:如果要找前五名?可能需要额外比赛,鼓励面试官讨论。
3. 城市加油站数量:如何科学规划?
问题背景
一个城市需要多少加油站?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多维度分析,常见于数据分析类面试。需要结合城市规模、车辆需求和布局优化,给出科学估算。
解题思路
规划加油站数量需要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
- 需求端:估算城市每天的加油需求,考虑人口、车辆保有量、加油频率。
- 供给端:评估单个加油站的服务能力,分析现有布局的合理性。
- 动态调整:考虑城市发展、电动车趋势等未来因素。
详细分析
1. 需求端分析
- 人口与车辆:假设城市人口100万,参考发达城市人均车辆拥有率0.5辆/人,估算车辆总数为50万辆。车辆类型分布:私家车80%(40万)、出租车10%(5万)、货车10%(5万)。
- 加油频率:私家车:平均每10天加油一次,每天约有40万 ÷ 10 = 4万辆需要加油。出租车:每天加油1-2次,取平均1.5次,5万 × 1.5 = 7.5万辆次/天。货车:每5天加油一次,5万 ÷ 5 = 1万辆/天。总需求:4万 + 7.5万 + 1万 = 12.5万辆次/天。
- 高峰调整:早晚高峰需求可能增加30%,估算高峰期需求约16万辆次/天。
2. 供给端分析
- 单站服务能力:假设一个加油站有4个加油机,每机每小时服务10辆车,每天营业12小时。单站服务能力:4 × 10 × 12 = 480辆/天。
- 现有布局:假设城市有200个加油站,总服务能力:200 × 480 = 9.6万辆/天。对比需求(12.5万辆/天),存在约2.9万辆的缺口。
- 区域分布:商业区:高峰期需求高,需密集布局。住宅区:早晚高峰集中,需适量补充。工业区:货车需求集中,需针对性规划。
3. 未来预测
- 城市发展:新建住宅区、物流园区可能增加车辆10%,需新增加油站。
- 新能源趋势:电动车占比上升,传统加油站需求可能下降,建议规划充电站。
解决方案
- 当前需求:12.5万辆 ÷ 480辆/站 ≈ 260站。现有200站,建议新增60站。
- 区域优化:在新建住宅区(如城东新区)增设5-10站。在物流园区附近增设2-3站,专为货车服务。
- 动态监控:建议交通部门建立数据平台,实时监测车辆增长和加油需求。
面试亮点
- 数据驱动:用具体数字(人口、车辆、频率)展示量化思维。
- 结构化表达:分需求、供给、预测三部分,逻辑清晰。
- 前瞻性:提到新能源趋势,体现对行业发展的敏感度。
4. 5L和3L水桶:如何量出4L水?
问题背景
给你一个5L的水桶和一个3L的水桶,没有刻度,只能装满、倒空或从一个桶倒到另一个桶。怎么操作才能精确量出4L水?这是经典的水桶问题,考验你的逻辑推导和操作优化能力。
解题思路
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利用容量差和多次倒水。5L和3L的桶没法直接量出4L,但可以通过巧妙操作,借助两个桶的容量差(5-3=2L)或剩余量,逐步逼近目标。
- 直觉引导:5L桶装满差1L,3L桶装满少1L,单独用一个桶不行,得考虑两桶配合。
- 容量差:5L桶装满后倒入3L桶,5L桶剩2L,但这还不是4L。继续操作,尝试用2
剩余60%内容,订阅专栏后可继续查看/也可单篇购买
17年+码农经历了很多次面试,多次作为面试官面试别人,多次大数据面试和面试别人,深知哪些面试题是会被经常问到。 在多家企业从0到1开发过离线数仓实时数仓等多个大型项目,详细介绍项目架构等企业内部秘不外传的资料,介绍踩过的坑和开发干货,分享多个拿来即用的大数据ETL工具,让小白用户快速入门并精通,指导如何入职后快速上手。 计划更新内容100篇以上,包括一些企业内部秘不外宣的干货,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