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事与愿违,其实都是另有安排
永远都有更好,现在就是最好。今天,在牛客看到这个话题,我思绪万千,想着写下一篇文章纪念当初的保研时光。
谈起我的本科,它是一个本地不太出名的双非大学,命运使然,我被录取到了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大一进来的时候,我并不了解我的专业,也许是有环境的影响,在浙江长大,从小便被灌输成绩、学分的重要,几乎我人生的每一年都被告知很重要,所以我也是别人眼中的乖乖男,我对每门课都尽心尽力,但又有骨子里莫名的叛逆感,也是这种矛盾,我内心自我欺骗,只要成绩好、过得去也就给自己一个交代了。
所以就这样没有竞赛、没有论文甚至对自己专业没有热爱的平淡的度过了三年。也是在大三的时候,才知道曾经的习惯结下了保研资格的果实。虽说因为绩点高的原因可以参与保研,但是因为工程能力不出众且没有论文,我不具备竞争力,仅仅只是拥有资格。如何才能保到更好的大学?甚至激烈的竞争让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要选择保研?还是选择考研?
📡 一、 “边缘人”的逆袭:一场与政策变动的赛跑
大三下的时候,气氛已经非常紧张,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考研的人居多,而我则总是无所事事,不知要选择考研,还是准备保研,亦或是选择就业等。这注定是一个人的旅程,而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被焦虑包裹。
直到有天我的班长告诉我,今年院里的名额可能缩减,我的综合分可能不够,名额可能失去。当时的我第一反应是担心,而后是焦虑、紧张,但随着心情的平复,我反而冷静下来,因为我知道我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了,就好像是漫无目的游荡的鱼儿,受到浪潮冲击,看似痛苦,但却有了迷迷糊糊的目标,好像我可以心无杂念的冲上一冲,比起整日焦虑,那时政策的改变反而是一个催化剂,也是机缘巧合,当时正好有个A类含金量高的比赛,想做就做,我放弃了夏令营的机会,转而去冲竞赛,来提高自己的综合分,记得当时连续两个月的调试、测试,记得有一两个星期,为了打板以及激光切割,在实验室熬到了四五点才回寝。运气好的是,我的身边有几位陪我坚持的挚友,苦难催人成长,我变的果断,不再后悔。幸运的是,在我们的努力下,这个比赛取得了国奖,我也如愿的稳住了我的名额。
📬二 、 保研版“碟中谍”:信息差下的生死时速
名额是保住了,但是也丢失了最重要的夏令营时光。留给我的机会不多了,但经历了那段时间,我并不后悔,保研说到底不是形式,他见证的是一段经历,一段成长。
我开始在七月底的时候,各种海投预推免机会,开始了解各个学校的预推免要求,以及准备专业课、英语面试、项目介绍、专业词汇英文等等。因为时间太晚,很多985的高校都没了机会,对于一些高水平的大学,我也因为不自信没有去报名。我自能放手一搏,去联系导师,与老师沟通,试着面试,试着各地奔波。几场努力之下,我也是获得了十几个211大学的offer,最终这场保研经历也是落下帷幕。
但那时的我,经历了一个月的面试之后,我愈发感觉,这场保研盛宴,实际上就是人情的平台。保研实际上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当初我会问自己,我这么高的绩点,选择学硕是不是就能进更好的学校?胆子大点,报更大大学,是否就有机会?现在真的就满足了吗?
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成长才是人生的主旋律,人生也不过是场履行,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行文至此,感谢各位读友们听我老唠叨了,哈哈。
#牛友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