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其实,我还是很看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只是由于某些原因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改造”比较慢一些。

为什么看好呢?

第一个原因:刚需啊。每个人都会生病对不对?生病就会产生看病的需求对不对?

第二个原因:抗通缩,几乎不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比如疫情出现之前,你本来打算换辆车,或者给老婆换个包包,但是疫情突然出现导致收入减半,可能像换车、换包这种消费需求会被抑制。但是基本不会出现,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你有病看病,经济形势不好了有病不看病了对不对?

所以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像早医挂号、天使挂号等挂号平台、像平安好医生、好大夫等互联网医院平台飞速房展,还有像阿里、京东牢牢把握住了医药电商B2C领域的咽喉。

从目前供需的角度来看,该领域依然有很多痛点和需求没有被满足,行业发展的天花板远远没有达到。

看好归看好,接下来说但是。

但是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互联网只是工具,医疗才是主体。医院等医疗机构“被改变”的意愿以及难度才是互联网医疗能否高速发展的根本所在。

医院最核心的资产就是医疗诊断器械和医生。

医生愿意合作吗?在当前的体制下,医生在医院的地位、收入、能掌握的资源跟职称是强关联的,一个医生职称越高,大家越认可你,越愿意找你挂号看病,从而也有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职称怎么升呢?还是主要看一个医生发表论文的质量。那互联网医疗能给与医生什么好处呢?一个医生入驻互联网医疗平台之后,通过不断地输出内容可以得到用户的认可,但是不能在上面发论文,不能得到同行的认可,所以对于医生最看重的职称的提升帮助是有限的。

再者,就算可以通过医疗平台赚些外快,也可能是比较低效的。我自己平时会写知乎、写公众号,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加我微信咨询如何求职/转行产品经理的相关的问题,但是就大多数学生既想让我免费给一些求职建议,又不愿意认认真真的做自我介绍,导致的问题是沟通成本非常高,我需要一点一点的问。

我想在线问诊也会存在一样的问题。如果是一个用户在知乎上免费问医生,这个医生是有选择的,可以回复也可以不回复。但是一旦患者在医疗平台付费问诊了,那性质就变了,这个患者就成为这个医生的服务对象了,这时候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时沟通,不然就会面临差评。

就算及时回复,但是由于医疗诊断器械都在医院无法在线诊断,大部分情况下可能患者的问题也并不能得到解决。

这就是当前互联网医院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后续需要持续提升体验的方面。

再来说医疗器械的问题。医疗器械作为实体硬件必然需要存放到某个实体空间,而当前来看医院就是最好的地方,患者想验血、做CT等只能跑医院,这个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VR/AR技术有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判断依然是比较遥远的事情。

所以在这方面,互联网医疗企业要想有所作为,最底层的逻辑依然是帮助医院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所以最近几年我们也看到好多服务于医院的AI医疗相关的公司出现。

但是也困难重重,因为受限于医疗这个特殊行业的严谨性,导致很多流程是没办法优化的,也就导致降本提效非常困难。

所以,我看好医疗行业,但是如果你想进入这个行业就要有耐心,这不是一个短期内的风口,而是一个需要“需求拉动、政策支持、资本助推、技术基础”共同推动的行业。

**************************************************************

以下牛客高赞答案也许同样对你有帮助:

❤️看完两件事❤️

看完这篇内容之后如果对你有帮助,我想请您帮我两个忙

1、点赞, 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内容( 收藏又点赞,手拉手好朋友 )

2、关注我和专栏, 让我们成为长久的朋友关系,精彩回答可以第一时间收到

#你觉得今年春招回暖了吗##23届找工作求助阵地##软件开发薪资爆料##我的实习求职记录##产品经理#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爱吃肉的伊登在写日记:好棒,27届简历能做成这个样子,但是第一个项目感觉cover住难度还是不小的,特别是二面的时候肯定要对分布式系统设计这一块儿有高出正常面试者的水平才行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2
7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