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菜狗的ACM生涯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毕业之前,我想记录一下我大学里最重要的一段经历:我的ACM生涯。

刚上大学时,我完全是一名编程小白,就连int是什么都不知道。当时抱着随便搞点创新学分的想法,于是就随便报了一个叫蓝桥杯的大创,当时打算混个奖就完事了。但是后来我去听了一下蓝桥杯/ACM的宣讲会,得知有的学长在拿到ACM区域赛银牌之后,本科毕业后就能拿到不错的年薪,而且去打比赛还能公费旅游(但是后来我一次线下赛也没打过),最重要的是算法竞赛是机器判题,不是人工判题,所以是非常公平的。这使我对ACM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那之后我打算要好好学习算法,争取也拿一些ACM奖项。

报名蓝桥杯大创后每周会有打过算法竞赛的学长给我们授课。但是刚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懵了,因为第一节课我就完全听不懂,当时只记得讲完了循环,我翻了一下大一C语言的教材,发现第一节课就讲了我们C语言教材几乎一半的内容。当时就有些害怕,这个比赛好难。后面我把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学C/C++上,我现在清晰的记着,我当时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才搞明白一个二重循环。

在19年11月份的时候,我差不多掌握了基础的C/C++的语法,也通过完成学长布置的课后作业,完成了一些简单的算法题。当时我们ACM教练罗总的要求是刷80道题就可以加入ACM集训队,我就又做了几道简单题凑了80题加入了集训队。在12月份的时候,学院举办了为我们新生赛,在正式赛的时候,我一上来10分钟两道一血,但是由于我学的算法太少了,导致一共只做出了三道题。第一名是在高中就拿过noip省一的姜队,AK了所有题。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这么难的题目,要是我也有这样的实力就好了,于是我就以达到姜队一样的水平为目标,开始每天7、8小时的疯狂训练。

后面因为疫情,大一下学期在家上网课。因为网课很水,所以我就一直挂着,然后刷算法题,看题解。当时也是很焦虑,因为我实在是太菜了,刷题时遇到一些稍微拐个弯的题都做不出来。终于在4月份的时候,我们教练让我们集训队的队员参加一场牛客上的训练赛,我在比赛前最后一刻做出了一道“二分+最大流”的题目,并且在全网3277名参赛者里排113名,姜队还在集训队的群里面夸了我一下,这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在20年暑假,要参加秋季区域赛的队员要三人组一队打杭电多校。我和同届的lty和lwj组队,我们三人积极的参加了所有的10场比赛,赛后也积极补题,最好的时候能做出4、5道题,本以为秋季能一起拿个铜牌,但是现实还是狠狠地打脸了。

因为疫情4月的蓝桥杯被延期到了10月份,在20年9月份回到学校之后,不久后就开始了蓝桥杯省赛,我意外地在省赛拿了一等奖进入了全国总决赛。因为疫情,11月份国赛上海市这边是在上海大学打,我在国赛中又拿到了二等奖。当时我也是很自信的,毕竟学习了很多偏难的算法。但是,之后的ccpc区域赛,我们队只做出来一道题,排名是几乎全场倒数。这对我们的心态产生了很大的打击,甚至一度想放弃这个比赛。

后来我和两个队友商量了一下要不要继续打下去,两个队友因为要保研和做项目(ACM太花时间了),所以就退役了,但是我还想再试一试。在20年12月份,我和刚来的大一新生hys组队,他高中拿过noi铜牌,和我们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在icpc南京站,靠hys大佬,我躺着拿了一块银牌。当时很多人劝我可以直接退役了,但是,我总觉得很愧疚,因为这不是我的真实实力。再三思考后我还是决定再打一年。

我反思了一下上次ccpc打铁的原因,不是因为我算法学的少(当时已经学到动态树了),而是思维很差,导致遇到一些简单的二分题都没想出来,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比赛打少了。于是在大二寒假,我和hys,还有几个和我同届的集训队队员nwd、hyj一起打codeforces冲分。我当时一心想冲到1900分上紫名,但是我打了整整一个寒假,一次比赛没漏(大年初一也在打比赛),结果还是个蓝名。开学之后也是每次比赛几乎不漏,每天在机房和同学打到凌晨12点半才回寝室,半路上也会讨论一些题目的解法。终于在21年3月第一次冲到1900分,上了紫名。后面虽然又掉回去了,但是比赛我还是一次不漏照常打。

在21年暑假,我和低一届的lhr,zjt重新组队,备战秋季的ACM区域赛。在暑假经过杭电多校和牛客多校的训练,终于在ccpc桂林4题拿到了铜,在icpc沈阳5题拿到了银,在icpc上海6题拿到了银。在这些比赛中,我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这下总算能对得起这些牌子了。

在21年打完区域赛之后我大三上也基本结束了,因为还要找工作的原因,所以ACM这边也只好退役了,但是有个很大的遗憾是没打过现场赛,没能体会到现场赛的氛围。

现在回想一下ACM带给我了什么,代码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带给了我自信、还有和一起奋战到深夜的队友们的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ACM话题##大学回忆##ACM##ACM-ICPC#
全部评论
选择acm非常正确,基本上acm出身的都稳定校招进大厂
10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6 22:36 广东
同感,以前经常打cf,没写出来就通宵写,现在CF2100+了,可惜只拿了一个铜牌(弱校,本校第一次参加ICPC/本校第一个铜,名额还是我打出来的)
10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6 00:32 湖北
学长是🌸理信息工程的吗
5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5 15:04 安徽
20年南京站我也参加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区域赛,好不容易拿到的参赛名额,只做出两道题5555
4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6 03:00 湖北
有幸打过现场赛,尤其是最后一小时停榜,然后公布成绩滚榜的过程,真的很刺激!
3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3-27 20:07 浙江
算能招聘25k以上薪资,春招逆袭就现在。家人们,春招来了,开冲!全程在线!面试辅导,推动流程! 薪资:硕士研发平均50万,本科研发平均40万。可提前来实习,实习工资 = 100%offer工资,试用期工资=100%offer工资,实习可视情况抵扣试用期。 简介:算能是一家拥有强劲技术实力却又充满创业激情的芯片公司,承续了比特大陆在AI领域沉淀多年的技术、专利、产品和客户。公司专注于AI芯片、RISC-V CPU等算力产品的研发,产品已在智能视频、智能安防、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油气、智能语义、智能推荐、城市大脑等场景获得了广泛应用。 岗位:数字芯片工程师、芯片设计后端工程师、模拟芯片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工艺工程师、 开发工程师、工业工程工程师、新能源工程师、销售等 其中嵌入式、硬件、算法、IC、销售还有大量HC! 全国多个办公site可任选,包含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武汉、青岛、福州、成都、海外等 福利:六险一金(医保商业险,看病不花钱),12%公积金,不打卡,健身房,房补,餐补,双休,每日水果饮料等 凭扫码投递获取内推资质+已有offer,经审核后可直通终面。任何问题可私聊。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3-04 23:25 山东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5 12:21 河南
可惜我没打过比赛,我也好喜欢算法啊
1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5 10:18 湖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06-15 20:39 河北
大佬,本科就业需要打这个吗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11-04 19:18 湖北
从大一下就开始准备acm,在大二得了一块银牌,但后来发现光算法真的能有出路吗?于是在现在暑假就一直做springboot和vue的项目,我要不要继续走算法这条路呀,马上开学大二下了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4-02-23 17:52 重庆
我们也没打过线下赛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6 00:24 广东
没有参加现场塞确实有些遗憾hhh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3-02-25 21:20 北京

相关推荐

秋招的号角吹响时,不少像我一样的应届生总会陷入一场特殊的“拔河”——一边是眼前触手可及的实习机会,它能填充简历空白、积累实战经验;另一边是决定未来职业走向的秋招,它承载着进入理想企业的核心希望。这两者的碰撞,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二选一”,而是对时间、精力与职业规划的深度考验。实习与秋招的矛盾,首先体现在时间的重叠与精力的撕扯。优质的实习往往需要全身心投入,从熟悉业务逻辑到参与项目开发,从适应团队节奏到应对实际工作难题,每一步都需要时间沉淀。尤其是技术类实习,比如Java开发岗,代码调试、需求迭代、版本上线常常需要加班加点,一天下来早已疲惫不堪。而秋招同样是场“硬仗”,从筛选目标企业、修改简历,到刷题备战笔试、准备技术面和行为面,再到奔赴一场场宣讲会、参加一轮轮面试,每一环都容不得懈怠。当实习的任务表与秋招的日程表挤在一起,“既要又要”的背后,往往是睡眠被压缩、效率打折扣,甚至陷入“实习没做好,秋招也没准备好”的焦虑。更深层的矛盾,在于短期价值与长期目标的权衡。实习的价值显而易见:它能让我们将课本上的Java理论转化为实际项目经验,了解企业真实的开发流程,甚至可能通过实习转正,省去秋招的奔波。对于简历空白的应届生来说,一份有分量的实习经历,无疑是秋招时的“加分项”。但秋招的特殊性在于其“窗口期”——作为应届生进入大厂、名企的主要渠道,秋招的机会一年只有一次,错过便可能意味着与理想企业失之交臂。尤其是头部企业的核心岗位,竞争激烈到“一岗难求”,一旦因实习分心导致准备不足,很可能错失更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平台。实习带来的是“确定性”:至少有一个去处,能避开“毕业即失业”的恐慌;而秋招则充满“不确定性”,可能付出大量精力却颗粒无收,但也可能抓住机会实现职业跃迁。就像我选择秋招时的考量:Java实习固然能积累经验,但秋招提供的是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或许能进入更契合职业规划的赛道,或许能接触到更前沿的技术方向,这些长远价值,是短期实习难以替代的。当然,实习与秋招并非绝对对立,有人能在两者间找到平衡,但对更多人而言,正视这场矛盾、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才是更务实的态度。毕竟,无论是实习还是秋招,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到底怎么均衡啊啊啊,主包的小厂实习QAQ)
给26届的秋招建议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59
23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