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D的模板长什么样

PRD是产品经理的开家本领之一,你需要靠PRD输出你的产品方案,并跟各个团队沟通交互,最终落地上线。


PRD一方面能证明产品经理的实力,所谓的逻辑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另一方面则是各团队配合的契约证明,大家按你的PRD去推进项目,拿到对应的结果。


一份标准的PRD有哪些模块,什么点是产品经理比较关注但大家可能容易忽略的事项,这里同步介绍下相关内容。


PRD大体有以下核心部分,分别是:产品背景、核心流程、需求列表、需求详述、交互设计稿、外部依赖、埋点需求、上/下线需求等,但不一定每个模块都需要。


比如外部依赖、上下线需求则可以作为可选状态,如果该项目并未涉及到外部协作,以及上线发版问题,则可以不做说明。


再比如你做的产品如果针对底层改造,不涉及到界面调整,则可以没有交互设计稿,具体的模块根据你的产品适当调整。


1、产品背景


产品背景是描述该产品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量化的具体目标。


问题需要描述清楚,即该产品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无数据佐证问题的严重性等。


举例来说,你打算对电商“全部品类”的页面做改版,问题是当前该页面点击率低,比如仅有40%,低于竞对的水平,且用户反馈比较一般,每周大约有20+用户反馈找不到对应的类目。


量化的具体目标则是该产品上线后预期带来的价值,最好用数据量化结果。


比如上面提到的页面改版,量化指标即提升页面点击率,从40%提升到50%+,且问题反馈从20+降低到10(减少50%)。


有预期之后,产品上线后才可以看到是否符合当时预定的目标,是产品方案有偏差,还是当时预定的目标不合理等。


你只有通过这些比较,才能复盘整个链路的发展情况,给自己多增加点产品经验,也给团队做些新的输入。


2、需求列表


需求列表是该产品涉及的功能模块,相当于做一次需求的概览,让研发等知道具体要做哪些功能模块。


需求列表一般用表格来体现,有需求功能、简单说明、优先级等字段,如果功能比较简单,则可以用文字简单说明做哪些需求即可。


以上面的项目为例:


需求功能

简单说明

优先级

类目改动
图文展现类目新样式
P0
增加热搜
增加类目热门推荐版块
P0
运营配置P
支持运营手动配置类目
P1


3、需求详述


需求详述是PRD比较核心的内容,是整个PRD的重点。


需求详述如果有涉及到页面改动,则可以配合页面做说明,说明每个改动的具体内容,务必让各个团队知道该页面的具体逻辑,以及具体的规则等。


衡量该模块是否符合要求,有以下几个维度:


1)逻辑完整


逻辑完整是有考虑到产品的整个状态,知道每个流程的流转方向,以及有异常场景下的处理方式。


如果你做交易方面的产品,自然涉及到订单的流转状态,假设你做新的模式比如预售,则预售的正向环节需要有详细说明,逆向环节,比如到期自动退、用户主动取消等也需要同步考虑。


再比如你考虑到异常场景下的处理方式,比如用户高峰时间段如果都想抢购该预售商品,是排队机制类似于双11的方式来做处理,还是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并发订单的处理。


2)表达清晰


表达清晰是要能准确描述业务逻辑,让人一眼知道你想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简简单单但又能说清楚。


以类目改版为例,你可以从类目排序顺序、展现样式等去说明具体产品方案。


展现样式可说明为”图+文“的方式,图片来自于运营配置的内容,大小为100*100,文本做字符限制,最多5个字符(含英文、标点符号等)。


另外少用些专业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描述,因为你的PRD可能不仅仅面向你组内的同事,有时需要对外协作的部门。


如果涉及到专业词汇,可以用“名词解释”来说明,比如前面提到的预售,解释为新的交易方式,用户提前支付定金,等预售结束后再有效期内支付尾款的方式,类似于购商品房的方式。


解释是让大家都能知道你想表达的意思,这样理解一致,后续能减少彼此的沟通成本,确保大家在一个频道上去说明。


3)模板样式


需求详述并无标准的固定模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及喜欢的方式说明需求,只要能清晰表达你想说的产品方案即可。


不过如果有涉及到页面改动,则可以推荐“左中右”表格的方式,举例来说:



功能模块说明具体改动的页面,页面稿则是该页面的交互或设计稿,具体说明是针对该页面的详细说明,这样左中右的陈列方式方便各个人员阅读,即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4、交互设计稿


交互设计稿最好是评审是有完整的样式图,能清晰地告知到研发等上线后页面具体长什么样,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一般放设计稿图或者蓝湖等链接。


交互稿参考性不如视觉稿,尤其对于前端开发的同学来说,真正工作量需要根据视觉稿来评估。


如果你能提前沟通好UED资源,建议评审时以设计稿为准,后续返工的概率比较低。


设计稿的方式先要有主流程,即主页面的逻辑,让大家知道大体流程是什么样,至于异常逻辑,确保设计稿的交互态要有,别等前端过来催促说哪个状态没有视觉稿。


5、外部依赖


外部依赖是指你的产品跟其他团队协作的支持,看对方是否已经明确支持,并且有排期。


比如你的预售方式涉及到平台、C端等,这时你需要看下这些耦合方是否已经准备好,具体时间点大概是什么时候。



6、埋点需求


埋点需求是往往被忽略的环节,属于重要但看起来没那么紧急的事情。


埋点务必要一起做,否则上线后跟踪不到数据,你得再回来重新埋点再上线,来来回回时间反而被拉长。


具体的埋点方式每个公司都不一样,可以跟公司的数据分析师沟通,看具体的埋点信息要有哪些,怎么按照对应的格式做埋点。


7、上/下线需求


上下线需求一般针对有特殊需求的产品,比如要做A/B测试、分版本切流量上线、回滚机制等。


A/B测试是常用监控产品效果的最优手段之一,如果你产品需要做A/B测试,PRD说明下测试的具体方案。


即如何圈选流量,用用户手机号作为固定测试,或者有具体标签可选取部分用户,以及测试的具体目标,看什么的指标来判断数据效果。


分版本切流量即你的上线节奏计划是什么,如果担心全量上线有问题,你是否可以按城市或品类逐步上线,观察两三天后没有问题再逐步放量。


回滚机制则是下线方案,如果你的产品出问题,要有备选方案,比如回到原来的版本,保证线上的体验不受影响。


以上就是产品PRD需要的模块,最为重点的是“产品背景、功能详述、埋点需求”,其余模块根据需要适当填充即可。


PRD模板只是让大家能充分考虑有哪些维度,避免遗漏,但最为关键是对产品的理解,看为何做产品,以及做产品后的价值度量。


PRD只是表达形式,背后透露的是你对产品的思考,以及后续上线后的复盘。


没有复盘,你就不知道得失,自然无法明确之前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PS:欢迎关注公众号:张仪说,可免费内推字节、美团、阿里等一二线大厂。
张仪说职场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

大厂产品负责人,十年互联网经验。深度分享互联网求职,个人成长与产品经验。

全部评论
学习到了,感谢分享
点赞 回复 分享
发布于 2022-10-08 18:05 山西

相关推荐

评论
1
4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