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G-B
1. 时间信息码简介
为了保证国际项目合作的系统兼容性,需要对时间信息码进行标准化。目前分为并行输出和串行输出两种时间信息码格式,而IRIG所定义的六种时间信息码分别为A、B、D、E、G和H码,均采用串行输出格式。IRIG定义的所有的时间信息码都有GF功能,即控制功能,用于编码的控制、标识以及其它专用功能。
时间码字/每个脉冲被称为一位(1 bit),每位的高电平持续时间的起始参考点该位的上升沿,出现位的频率称为比特率,两个连续位的上升沿的时间间隔为索引计数间隔,每次产生一个上升沿脉冲,索引计数间隔数加1。下面给出六种时间信息码的比特率:

时间信息码每帧的起始时间以P0为标识符,每个帧的起始位置在脉冲上升沿,时间帧发生的重复速率为称为时间的帧率。下面给出时间帧的速率和时间帧间隔:

位置识别符Pr(r = 0,1…)上升沿之后的10个索引计数间隔会出现下个位置识别符Pr+1(r = 1,2…),位置标识符出现的重复速始终为时间帧格式比特率的1/10。
六种时间信息码中都保留控制位,位置在P5、P6、P7和P8,下面给出每种信息码支持控制位的位数:

时间信息码的编码采用曼彻斯特二世编码,标准的曼彻斯特调制或编码是归零类型,其中时钟窗口中间的上升沿表示二进制1,下降沿用二进制0来表示。由于曼彻斯特编码可以进行数据窗口的移动,因此 数据位于时钟窗口的边缘,该边缘处于准时状态,并且通过1PPS时钟同步到UTC。因此,数据沿是编码中的接通时间标记。曼彻斯特编码使用方波作为编码时钟,UTC的时间在上升沿。 编码时钟的频率应为所生成时间码的索引速率的十倍,如IRIG-B码的时钟速率为10 KHz,同样在解码的过程中采用曼彻斯特二世解码。
2. IRIG-B信号脉冲时序说明
IRIG-B码使用脉冲宽度编码,码率为100pps,时帧间隔为1s,位置标识符的编号为P0-P9,每个脉冲持续的时间为10ms,即为10ms的索引计数间隔。每个时帧的开始位置由两个连续的相同脉冲标识,每个脉冲的高电平时间为8ms,如下图所示,代表时帧的开始。
在每个索引计数间隔中,用持续5ms的高电平代表二进制1,用持续2ms的高电平代表二进制0,如下图所示,代表的二进制数1100。
IRIG-B码的P0-P1位置代表秒,秒共占7位。P1-P2位置代表分钟,分钟共占7位。P2-P3代表小时位,小时共占6位。P3-P5代表天,天共占10位,P5-P6代表年,年共占8位。P6-P8代表控制位,共占18位,可自定义时间格式。P8-P0代表秒,用于TOD格式下的时间格式,共占17位。每隔24小时进行数据更新,下面给出官方提供的IRIG-B时间信息码脉冲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