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前端进阶-网络传输6

5.29 OSI七层协议

参考答案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开放式系统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连模型。ISO为了更好的使网络应用更为普及,推出了OSI参考模型。其含义就是推荐所有公司使用这个规范来控制网络。这样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规范,就能互联了。
OSI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即ISO开放互连系统参考模型。

1.应用层

作用:它是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的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各种应用软件,包括web应用。

协议:DNS、FTP、HTTP、SMTP、TELNET、IRC、WHOIS

2.表示层

作用:这一层的主要作用是定义数据格式和加密。

3.会话层

作用:控制应用程序的会话能力,它定义了一段会话的开始、控制和结束,包括对多个双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一部分消息时可以通知应用。

PS:其实在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这三层中,协议是可以共用的

4.传输层

作用:对差错恢复协议和无差错恢复协议的选择,对同一主机上不同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对数据包进行重新排序。是最关键的一层,是唯一负责整体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控制的。对上三层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对网络层提供可靠的目的地信息。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被称为数据段。

协议:TCP、UDP等

5.网络层

作用:主要负责寻找地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阻塞控制、网际互联等。

协议:IP、IPX、RIP、OSPF等

6.数据链路层

作用:负责物理层面上的互联的、节点间的通信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协议: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7.物理层

作用:负责0、1 比特流(0/1序列)与电压的高低、逛的闪灭之间的转换 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典型规范: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令牌环网等

5.30 怎么用UDP实现可靠传输,两条连接

参考答案

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应用层模仿传输层TCP的可靠性传输。下面不考虑拥塞处理,可靠UDP的简单设计。

  • 1、添加seq/ack机制,确保数据发送到对端
  • 2、添加发送和接收缓冲区,主要是用户超时重传。
  • 3、添加超时重传机制。

详细说明:送端发送数据时,生成一个随机seq=x,然后每一片按照数据大小分配seq。数据到达接收端后接收端放入缓存,并发送一个ack=x的包,表示对方已经收到了数据。发送端收到了ack包后,删除缓冲区对应的数据。时间到后,定时任务检查是否需要重传数据。

目前有如下开源程序利用udp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分别为RUDP、RTP、UDT\

1、RUDP(Reliable User Datagram Protocol)

RUDP 提供一组数据服务质量增强机制,如拥塞控制的改进、重发机制及淡化服务器算法等\,从而在包丢失和网络拥塞的情况下, RTP 客户机(实时位置)面前呈现的就是一个高质量的 RTP 流。在不干扰协议的实时特性的同时,可靠 UDP 的拥塞控制机制允许 TCP 方式下的流控制行为。

2、RTP(Real Time Protocol)

RTP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

应用程序通常在 UDP 上运行 RTP 以便使用其多路结点和校验服务;这两种协议都提供了传输层协议的功能。但是 RTP 可以与其它适合的底层网络或传输协议一起使用。如果底层网络提供组播方式,那么 RTP 可以使用该组播表传输数据到多个目的地。

RTP 本身并没有提供按时发送机制或其它服务质量(QoS)保证,它依赖于底层服务去实现这一过程。 RTP 并不保证传送或防止无序传送,也不确定底层网络的可靠性。 RTP 实行有序传送, RTP 中的序列号允许接收方重组发送方的包序列,同时序列号也能用于决定适当的包位置,例如:在视频解码中,就不需要顺序解码。

3、UDT(UDP-based Data Transfer Protocol)

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UDP-basedData Transfer Protocol,简称UDT)是一种互联网数据传输协议。UDT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速广域网上的海量数据传输\,而互联网上的标准数据传输协议TCP在高带宽长距离网络上性能很差。

顾名思义,UDT建于UDP之上,并引入新的拥塞控制和数据可靠性控制机制。UDT是面向连接的双向的应用层协议。它同时支持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和部分可靠的数据报传输。由于UDT完全在UDP上实现,它也可以应用在除了高速数据传输之外的其它应用领域,例如点到点技术(P2P),防火墙穿透,多媒体数据传输等等。

5.31 数据量很大的时候UDP怎么可靠传输

参考答案

基于UDP的数据传输协议(UDP-basedData Transfer Protocol,简称UDT)是一种互联网数据传输协议。UDT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速广域网上的海量数据传输\,而互联网上的标准数据传输协议TCP在高带宽长距离网络上性能很差。

顾名思义,UDT建于UDP之上,并引入新的拥塞控制和数据可靠性控制机制。UDT是面向连接的双向的应用层协议。它同时支持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和部分可靠的数据报传输。由于UDT完全在UDP上实现,它也可以应用在除了高速数据传输之外的其它应用领域,例如点到点技术(P2P),防火墙穿透,多媒体数据传输等等。

5.32 TCP断点重传怎么实现的

参考答案:

断点续传的关键是断点,所以在制定传输协议的时候要设计好,如下图,我自定义了一个交互协议,每次下载请求都会带上下载的起始点,这样就可以支持从断点下载了,其实HTTP里的断点续传也是这个原理,在HTTP的头里有个可选的字段RANGE,表示下载的范围

5.33 http多个tcp连接怎么实现的?

参考答案

某些服务器对 Connection: keep-alive 的 Header 进行了支持。意思是说,完成这个 HTTP 请求之后,不要断开 HTTP 请求使用的 TCP 连接。这样的好处是连接可以被重新使用,之后发送 HTTP 请求的时候不需要重新建立 TCP 连接,以及如果维持连接,那么 SSL 的开销也可以避免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05-03 12:45
西南大学 Java
sdgfdv:你这项目写的内容太多了,说实话都是在给自己挖坑,就算简历过了,后面面试也难受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5-09 14:45
门头沟学院 Java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评论
点赞
收藏
分享

创作者周榜

更多
牛客网
牛客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