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技术面试记录
#

非技术面试记录

#
2155589次浏览 21206人互动
2.17-3.29发非技术岗面试问题,即可领取百元大奖
此刻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
热门 最新
文科生转行AI产品,3个月从0到拿下3个offer | 转行保姆级攻略
"你确定要辞职?"领导看着我,眼神里满是不解。"确定。"我说。"你一个新闻系毕业的,做了2年运营,现在要转AI产品?你懂AI吗?""不懂。但我可以学。"领导叹了口气:"年轻人想法多。行吧,祝你好运。"2024年7月5日,我离开了工作2年的公司。我叫林晓,某985新闻系毕业,做了2年新媒体运营,月薪8k,在北京勉强活着。这天辞职,不是冲动,是憋了半年的决定。我看不到做运营的未来。公众号打开率越来越低,工作越来越机械,AI工具开始替代我的工作。我意识到:再不转型,我就要被淘汰了。但转到哪里?怎么转?我完全不知道。二、第一个月:从完全不懂到入门7月的第一周,我在家躺了7天。不是懒,是迷茫。AI产品经理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完全没概念。7月8日,我开始疯狂搜索。看了50篇知乎文章,20个B站视频,加了10个求职群。得出的结论是:AI产品经理 = 产品经理 + AI技术理解。但具体要学什么?怎么学?没人说清楚。7月10日,转机出现了。我在小红书刷到一个帖子,一个文科生转AI产品成功的经历。她说了一句话:"你不需要懂算法公式,你只需要知道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怎么评估效果。"这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换思路学习。第一周:理解AI产品不学数学公式,学应用场景:NLP能做什么?(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CV能做什么?(图像识别、目标检测、人脸识别)推荐算法能做什么?(协同过滤、内容推荐)第二周:学习产品方法论需求分析(KANO模型、用户画像)产品设计(信息架构、交互设计)项目管理(敏捷开发、SCRUM)PRD撰写(需求文档怎么写)第三周:了解AI评估指标不学算法原理,学评估方法:准确率、召回率、F1值是什么意思模型怎么训练、怎么迭代A/B测试怎么做第四周:研究竞品我把市面上的AI产品都体验了一遍:ChatGPT、文心一言(对话类)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图像类)度加、剪映(视频类)有道翻译、讯飞听见(NLP类)每个产品我都写了分析报告:核心功能是什么用了什么AI技术用户体验如何有什么可以改进一个月后,我对AI产品有了基本认知。但我知道,光有理论没用,我需要项目经验。8月,我开始做项目。学长说:"你没有工作经验,就自己做项目。从0到1,做3个完整的产品方案。"项目一:AI简历优化助手(7天)Day 1-2:用户调研我在牛客、知乎、小红书发帖:"你写简历时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收到了82条回复。我整理出10大痛点:不知道怎么描述项目经历(26人)不知道简历格式对不对(18人)不知道有没有关键词(15人)不知道匹配度高不高(12人)写出来感觉很low(11人)...Day 3-4:需求分析我用KANO模型分析需求优先级:基本型需求(必须有):简历诊断(发现问题)格式检查(排版规范)期望型需求(重要):内容优化(改进建议)关键词匹配(提升通过率)兴奋型需求(加分):一键优化(自动改进)多版本生成(针对不同岗位)Day 5-6:产品方案我画了20页原型图,包括:首页(上传简历)诊断页(6个维度评分)优化页(具体建议)结果页(下载新简历)Day 7:PRD文档写了18页需求文档,包括:产品背景用户画像核心功能技术方案数据埋点迭代计划第一版做完,我发给学长看。学长说:"你这不是产品方案,是作文。全是主观臆断,没有数据支撑。"我被打击到了。但学长说得对。我需要真实数据。我又花了3天,深度访谈了20个用户,问了这些问题:你会用这个产品吗?为什么?你最需要哪个功能?你愿意为哪个功能付费?你觉得什么价格合理?拿到数据后,我重新调整了功能优先级。9月1日,我开始准备简历。最大的问题是:工作经历不匹配。我的工作经历是"新媒体运营",目标岗位是"AI产品经理"。HR一看就觉得不对口。怎么办?答案是:转化。把运营经历转化成产品能力:运营经历:"负责公众号内容运营,日常推送,数据分析。"转化后:"负责内容产品的用户增长与数据运营用户研究:深度访谈200+用户,输出用户画像与需求分析报告产品迭代:基于数据分析优化内容推荐策略,用户留存率提升25%A/B测试:设计并执行15次A/B测试,验证功能效果数据驱动:建立数据指标体系,周报、月报汇报产品表现"这样一改,运营经历也能体现产品能力。再加上我做的3个AI产品项目,简历就完整了。9月5日,我开始投简历。第一周,投了25份,收到了3个面试。9月12日,第一场面试,某AI创业公司。面试官问:"你说你做了AI简历优化助手,说说技术方案。"我回答:"这个产品的核心是NLP技术。第一步,简历解析。用OCR识别图片简历,用正则表达式提取结构化信息。第二步,内容分析。用BERT模型做文本分类,识别是否包含关键技能、项目经验。第三步,关键词匹配。对比简历和JD,计算余弦相似度,给出匹配度评分。第四步,优化建议。基于规则引擎+NLG技术,生成具体的改进建议。评估指标主要看三个:识别准确率(目标90%+)匹配准确度(目标85%+)用户采纳率(目标70%+)"面试官点头:"你对技术的理解还不错。"那场面试,我过了。接下来两周,我陆续参加了8场面试。有些过了,有些挂了。但每次面试后,我都会复盘:哪些问题答得好哪些问题答不上来下次怎么改进9月28日,我收到了第一个offer。某AI独角兽,AI产品经理,18k×13薪+期权。10月10日,我收到了第二个offer。某互联网大厂,AI产品经理,22k×14薪。10月15日,我收到了第三个offer。某AI平台,产品经理,20k×13薪。最终我选择了第二个,月薪22k。比我做运营时翻了近3倍。五、转行成功的5个关键现在回头看,我总结了5个关键因素。关键一:找对学习方向文科生转AI产品,不需要学算法公式。你要学的是:AI能做什么(应用场景)AI怎么评估(指标体系)AI怎么落地(产品方案)关键二:项目是核心没有工作经验,就自己做项目。我做了3个完整项目,每个项目都能展开讲30分钟。这就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关键三:简历要会转化如果你的工作经历和目标岗位不匹配,不要直接写。要转化成产品能力。我后来用了泡泡小程序上的AiCV简历王,上传工作经历和目标JD,系统自动帮我生成了转化后的版本。从"运营经历"转化成了"产品能力",匹配度从45%提升到了83%。关键四:面试要准备不要裸面。我把每个项目都准备了3个版本:30秒版(电梯演讲)3分钟版(核心内容)15分钟版(深入细节)根据面试官的反应,灵活调整。转行很难,会被质疑、被拒绝。我投了50份简历,收到了12个面试,最终拿到3个offer。通过率不到25%。但你不能因为被拒就放弃。每次被拒,都是在接近成功。六、给想转行的你如果你也想转行AI产品,我的建议是:第一步:评估可行性问自己三个问题:你有相关经验吗?(运营、设计、研发)你愿意学习吗?(每天2-3小时)你能坚持吗?(至少3个月)第二步:系统学习第一个月:理解AI产品(看文章、看视频)学产品方法论(看书、看课程)研究竞品(体验产品、写分析)第二个月:做项目(从0到1)用户调研(真实反馈)迭代优化(持续改进)第三个月:准备简历(突出项目)投递面试(大量投递)复盘迭代(持续优化)第三步:大量实践不要只看不做。AI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做3个完整项目,比看10本书有用。第四步:找对方法转行不要盲目。学习要有方向项目要有深度简历要会写面试要准备每一步都很重要。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北大硕秋招分享,产品经理岗
秋招海投了N家互联网大厂和AI公司,合合信息扫描全能王这波面试体验真的可以。一开始是因为我平时科研全靠它扫文献,也算是重度用户,所以投递的时候就有滤镜。虽然最后栽在三面,但这绝对是我秋招至今最有收获的一次经历,没有之一!首先!面试流程很清晰:HR一面→群面→产品总监三面,全程没有任何奇葩操作,两周把流程推完的(点赞)。 虽然HR一面很少见吧...但体验感真的很不错,HR小姐姐完全没揪着简历上的经历死磕,更多是聊职业选择和我对产品的想法,特别放松。印象最深的是她问“你用扫描全能王时最想改啥”,瞬间有种跟室友吐槽APP的既视感,紧张感直接消失。我巴拉巴拉说了排版识别的问题,还发散性聊了想让AI帮着整理文献的脑洞,HR居然真的跟我展开聊公司的技术方向,没有那种应付式的点头,是真的有在认真听我的想法,全程平等交流,不是单向被考核,这点真的太加分了!然后是群面,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神仙打架”…8个人全是清北+海外名校的,有商科的、有技术转产品的,每个人都超能说....但不是瞎抢话的那种内卷,是真的有价值的观点碰撞。我当时没想着抢leader位,就把大家发散的想法归类,理了个框架,再引导大家聚焦核心需求。全程没人摆架子,有不同意见就直接说,氛围特别好。后来问了HR小姐姐,她说我能突围进三面,大概是因为既没沉默也没乱抢,就是踏实地补全细节、梳理逻辑,没想到这种稳反而管用hhh最后三面(很惨很失败)跟扫描全能王的产品总监面,有点直接给我问懵了,但也有被点醒的感觉😅聊了一些简历经历后,就开始抛硬核问题,什么AI赋能xxx,最大难点是技术还是需求定义,还有下一代产品迭代,怎么平衡创新和用户习惯这些,我当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侃了一堆AI赋能产品的想法,面试官先是表达了认可,接着就很一针见血指出来我的问题所在(哭辽).. 不过他的反馈很太实在:行业理解浅、没考虑商业落地、只盯着用户需求却忽略了技术可行性。虽然被怼得有点慌吧,但听完真的瞬间清醒...唉,最后挂了,确实还蛮遗憾的,但合合信息的面试体验是真的很不错,面试官水平都在线,反馈也特别中肯,秋招白月光了😂
查看3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深信服 售前产品经理
blaze*0932:快说!你到底还做了哪些企业的校园大使
查看23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3-13 16:07
已编辑
北京工业大学 产品经理
拼多多产品经理(一面)校招
Q1: 自我介绍。Q2:你之前的实习经历和学习经历都是在北京,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投上海的工作呢?Q3:我看你最近的实习是在X 大厂做产品经理,主要负责百家号,工作职责里目标是什么呢?Q4:你提到针对这个图片检测准确率的问题对这个模型进行了调整,具体是怎么调整的?具体提升了多少?Q5:你们算法部门为什么要进行模型的迭代?以及它这个模型的迭代里面有什么好处?Q6:那以你对拼多多的了解来说,你会更倾向于我们现有的业务中的哪一个具体的业务域?Q7:这个业务中心也有很多细分的领域,有对商家端的,有对 c 端的用户的,这个方面你有考虑过吗?Q8:假如你后续入职了,然后我们前期有三个月的轮岗的一个环节,你是觉得应该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通过对公司的了解,然后确定自己的一个后续的业务方向吗?Q9:你刚才也说你平时在用拼多多,可以对某些细节的产品模块做一些评价吗?比如说挑一些拼多多的功能,从用户的视角去横向的和一些其他的电商软件进行一个对比。Q10:拼多多和京东的不同的这两个方案,你觉得评判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Q11:以下单量来衡量的话,你觉得它们各自的下单量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在哪里?Q12: 你刚才说京东重视用户质量,用户也重视产品的质量,那 9 块 9 包邮听起来不是一个产品质量上的一个正向的帮助,既然对用户决策没有帮助,那怎么会对订单量有帮助呢?
查看12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求职冲刺|字节产品(一面)复盘
📍面试公司:字节💻面试岗位:产品经理(一面)📚面试问题:Q1: 自我介绍Q2:第一份工作离职原因Q3:X 段经历中,一共有几个产品员工?你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模块是什么?Q4:最近一段工作,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有哪些?Q5:和你一块配合的产品经理有几个人?🌟复盘:Q5-7 深挖主要是,面试官(自己表达)对候选人之前的工作经历不了解,所以问的比较细节。如果对方对某段工作经历没有问到这么细致(出乎我们意料),有可能是以下 3 方面原因:* 面试官对候选人的过往业务比较了解,通过关键问题就能快速做出能力水平判断;* 过往业务和现有业务关联度不高,面试官暂时不是很感兴趣;* 过往工作内容一眼能看懂,且比较好理解,没有深挖必要;Q6:过往有哪段经历对你来说提升了业务认知?举个例子(业务理解)Q7:xx 产品的项目目标是啥?怎么去量化和监控指标的?(专业常识)Q8:最近一段工作经历,你认为最成功的一个产品或者产品模块是哪个?(成就导向)Q9:你是怎么判断这个功能适合在 B 端做还是适合在 C 端做呢?(专业常识)🌟复盘:这个问题我自己回答的不是很满意,复盘的时候发现,自己回答的是:举例了在 B 端和 C 端分别怎样去实现的。而面试官想听的其实是:背后的判断依据或者思考维度,以及这个思考之后对产品落地和策略制定是否有效。这个问题如果回答好,对面试官判断专业能力和专业理解上还是非常加分的。可以从以下几个常见维度(挑选适合自己项目过程的维度)+ 结合实际项目经历来讲故事:* 当时目标用户群体* 产品使用需求* 产品功能的复杂程度* 商业化模式* 数据需求* 产品的定制化程度* 产品使用场景和使用频次* 产品的拓展性* 营销和推广方式等等....Q10:对于这个产品,为什么是 APP,而不是 Web 的产品形态,你怎么看?(业务理解)Q11:你觉得 PICO 视频做的怎么样?(产品感知)Q12:XX VR 的那个会员应该还是做的不错,你觉得你们做对了哪些事情?(抓重点能力、业务理解)Q13:分享一下 X 做过的产品的业务目标达成,过程中做对了什么事情?(目标管理能力、抓重点能力)Q14:你之前一直做的都是线上的,我们现在其实是一个服务线下场景的一个产品的岗位,你为什么想做这样一个转变?(职业发展)Q15:你之前体验过什么 VR 内容吗?你觉得什么 VR 内容比较好?最后这个问题,尤其是咱们产品经理,去任何公司面试前,一定要提前了解这个行业和公司的一些产品,比如游、XX App 这种就快速下载体验,面试的时候再面对这些问题就比较好分享了。这样的问题主要看你对这个产品是否感兴趣,从用户和产品经理的视角是怎么样去看待这个产品的,如果你刚好是发烧友或者资深玩家会超级加分!!🌟关于字节 XR 业务:2023 年 11 月,PICO OS 团队被整体并进字节跳动产品研发和工程架构中后台。并入之前,VR 国内市场比较低迷,C 端销量不好,也出现不少负面反馈,并入字节沉寂了几个月之后,调整赛道-发力 B 端。* 这个业务/ 岗位主要做啥?目前这个业务,想做的是为VR大空间内容行业提供通用的解决方案的平台。目前市面上内容很多,怎么在线下运营起来,要搭配怎样的系统,进行数据的管理等等,所以他们希望统一这些方案,规范这些内容,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些产品和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业务方主要是内容制作公司;需求方就是那些外部客户,希望进入到 VR 大空间内容行业,也是缺少基础建设的公司。* 产品团队如何分工?会根据端的不同提供不同产品形态和功能,但会根据系统功能进行分工。🙌面试体验:综合以上来看,其实也能感受到大厂的面试风格,会更看重候选人的综合能力,不会一味的问简历上已经写出来的内容,更关注候选人在工作中对业务的理解,工作能力的积累沉淀,候选人本身的思考能力、价值观等等,综合考察~加油,祝你成功。
查看15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03-02 16:06
已编辑
中山大学 游戏策划
网易互娱 25秋招 游戏策划 一面
【37min 系统/数值/战斗/关卡策划综合】因为是第一次面试,知识积累比较少,也没啥经验,发挥得也一般般1. 聊一下你是怎样进行三国杀武将的设计的?结合三国杀游戏机制,围绕回合、阶段、点数、类别、花色、弃牌堆等元素展开,考虑局内表现,最基础如避免设计回血量过高拖慢节奏;机制复杂致学习成本过高或者嵌套插入结算等情况,然后是武将本身技能内容的游戏性、代入感、契合度等,技能编写运用文学手法,像对比、递进、互文等,使技能具修辞美感。2. 你是有实践过吗?还是只是停留在理论?有实践,参加过 “一将成名” 比赛并获奖,设计了 XXX 角色。3. 你设计这个角色的思路是怎样的?因角色是 XXX,利用 “装备区” 元素,可将牌转化成任意声明的装备牌使用,适应三国杀线上转型。考虑手牌和装备牌策略管理,技能基于 “牌堆”“手牌”“装备牌” 转换设计,但有与 “木牛流马” 机制冲突等缺陷,致后续未上线。4. 平时玩哪些游戏比较多?RPG、SLG、FPS。5. 介绍一下你 demo 的制作背景、过程。2D 跑酷游戏,核心玩法重力转换和昼夜变换,过程略。6. 你提到你 demo 中的两个机制我没明白,详细介绍一下。昼夜转换:玩家可自主转换,昼夜难度、回报、道具不同,配合 Boss 战,后因时间、程序可行性限制取消。重力转换:用于解谜设计。7. 你觉得重力转换由玩家自行转换还是系统自动转换更合适?我觉得自行转换更合适,因动作要素少,想增策略要素提升游戏爽感。8. 为什么跑酷游戏要有策略?做 Demo 时为弥补动作要素不足缺失的爽感,现觉思路混乱幼稚,跑酷核心体验一般为动作爽感,与策略 / 解谜冲突。9. 你玩游戏主要看重哪些方面?核心玩法和剧情表现。10. 你觉得哪款或哪些游戏的核心玩法吸引你?《艾尔登法环》,攻防策略突出,弱化动作要素,强化战略要素,有丰富局外养成,如防御反击机制分层玩家难度和体验,战斗低机动、低容错、数值变化大,与 ACT 注重动作体感不同。11. 魂类游戏都有这些特点,法环有何独特之处?更丰富局外养成构筑,如骨灰、战技、法术选择等。12. 如果为法环添加新玩法,怎么做?丰富 “闪避” 攻防结合体验,增策略深度,如 “极限闪避消耗更多耐力值,原地留诅咒火焰对敌方单位造成生命比例伤害”。13. 这样会给玩家体验带来什么影响?对不同层次玩家的影响不同,比如新手或动作水平不高玩家可能避免频繁 “闪避”,强化 BOSS 出招抬手 “闪避”,打 “快慢刀” BOSS 难度体感强;动作水平不错玩家可能当新进攻机制用,对数值高、机动弱 BOSS、一般 BOSS 战则用防守策略。14. (忘了题目是啥了)黑神话是偏科游戏,动作战斗设计好但有体验问题,如 “识破” 机制判定窗口短难触发且收益不足,BOSS 碰撞箱迷惑,地图缺小地图且区域界限不明,角色故事破碎等,因成本、人力、开发周期限制,资源向美术倾斜,美术表现好。15. 如果为黑神话设计 BOSS 战,怎么设计?利用西游记设定,如狮驼岭 BOSS,分阶段插小游戏。第一阶段打白象精,其能力与小怪关联,玩家可 “闪身残影爆炸” 反制;第二阶段青狮精,玩家在其肚子里对战,利用毒伤流伤害其器官;狮鹫阶段用回合制或即时策略博弈,安排 “法天象地” 对决,突出类魂体验,与原战斗模式形成反差。因为在思考和玩法设计上鼠鼠都没啥深度,估计面试官见多了,全程淡漠,反问环节也潦草带过,大概就知道要凉了……
查看14道真题和解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玩命加载中
牛客网
牛客网在线编程
牛客网题解
牛客企业服务